查看原文
其他

感恩有你 最美天使丨今天,他们战斗在自己的节日里

贵州日报 2021-10-18



“如果你是一滴水,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?如果你是一线阳光,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?”60多年前,年仅18岁的雷锋提出的问题直击人心。

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广大护士以实际行动,给出了这个时代最响亮的答案。


湖北战场,逆行出征;贵州战区,白衣执甲。


隔离病房、发热门诊、RICU……战地无所不在。


还有千万个没上抗疫一线的护士,他们英勇地坚守在各自战线,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。


国际护士节,记者采访5位白衣战士。


他们,在自己的节日,依旧在战斗。


凡人英雄,微光点点,聚成明炬,照亮征程。





断发请战:特别难时,咬着牙对自己说“加油”


“老顽童护士”回来了。

贵医附院小儿外科病区,孩子们眨着眼睛打量李春燕,“春燕阿姨,你的头发不见了。”


李春燕战斗在鄂州,脸上是“最美勒痕”


摸摸齐耳秀发,李春燕不禁笑了,20年来,她没有剪过短发,一直保持长发及腰,直到战“疫”打响。

旌旗猎猎,战歌高昂,空气中弥漫着“一战到底”的铁血味道,她毅然写下《请战书》。

第一封没回应,拾笔再战。

战书获准。


领导问:“春燕,你做好准备没有,给你几分钟,和爱人商量后再回话。”

“请战的那一刻,行李箱就收好了。”话语很坚定,“我爱人也同意。”

爱人当然支持她,这是女战士背后的大山。

出征湖北前一天,儿子帮她剪一半头发,爱人剪剩下一半,一家三口,边剪边哭。

“头发可以再长,投入战斗,该舍则舍。”李春燕说。


李春燕在贵医附院小儿外科病房照顾患儿


2月12日,战斗打响。


2月15日,鄂州下雪,她从早上打扫空病区直到晚上8点,腰都快直不起来。“那会儿想上厕所,就想回驻地再解决。”令李春燕没想到,做好收治转院病人的消息,即刻传来。

1个、2个……31个新冠肺炎患者在一小时内,全部站在李春燕和同事们面前。

“要进舱吗?”原本可以回驻地的她,看见舱内两位同事忙得不可开交,她找到救治组长主动请缨,“我进去帮他们。”

闷热的隔离服下,她需要不停地走动,膀胱快“爆炸”,她还在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。

“从来没觉得,一分一秒那么漫长,真的特别难。”李春燕咬紧牙关对自己说:“加油”。

深夜,当她和同事终于把所有病人安排好,等来换班的人。

走出隔离病区,脸是白的,站着发抖,裤子湿了,寒风一吹,更冷。

这段经历,是战鄂州45天中的一个小插曲。“难忘的故事太多,一桩桩一件件,值得往后余生细细回味。”从医16年,女护士笑容和煦,仿佛回忆的不是苦,是甜。

看你眉眼弯弯,我也笑了。

最美的不是容颜,是你的笑颜。



战天斗地:我不是英雄,只是换一个地方救人


凌晨,省医急诊重症监护室,男护士高海,眼睛盯着“滴滴答答”作响的心电监护仪;手中的笔,不停记录着各项生命体征数据。

他在守护一群参加“生命拔河”的重症患者。

很静,重症监护室是封闭场所,看不见星辰,繁星在心底。

未上锁的回忆,同样有“静”。

1月27日,作为贵州省援鄂医疗队首批队员,高海出征鄂州。


高海在省医急诊重症监护室守护病人


一座城,被按下“暂停键”,是这位“90后”大男孩最初的印象。

静——街道上,仅有一辆为医疗队提供服务的公交车,如孤独的勇士前行。

静——防护服下,心脏“咚咚”跳动,大口喘气的呼吸,护目镜内水珠滚落的声音。

静——鄂州市中心医院EICU病房,呼吸机、血透机、“人工肺”、输液泵、心电监护仪……各式机器维系着生命的运转音。

静是环境,动是拯救。

高海如同连轴转的陀螺,帮助病人打针、吃药、输液,协助医生插管、拔管……抓紧一切时间抢救, 冒着“病毒炮火”前进,阻击“看不见的敌人”。

当“指缝里漏下一点点时间”,掐着点儿睡觉。

24小时,恨不得掰成48小时。

战天斗地,黎明张开了它的眼睛,曙光划破沉寂的夜空。

EICU转出去一位位病情有起色的病人,都让高海多少有些小小的成就感。

“多谢最美逆行者!”“多谢英雄!”病人总是这么说。

男孩不停摆手:“我不是英雄,不是超人,不是侠客,我只是,换一个地方救人。”

离开鄂州那天,鄂州市的疫情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,城市“重启”。

长江之畔,交响着浩浩江面上的汽笛声;

产业园区,车间里隆隆的机器声,和着街头巷尾袅袅萦萦的烟火气息;

大桥上,车水马龙;街巷里,人流日增。

那些个平常的场景,在眼下,却让人心潮起伏。

高海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切,“活色生香的鄂州,正在加速回来。这就是我们来的意义。”

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,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。

守望相助,以爱之名驱走黑暗。



骁勇善战:为生命续航的急诊人


“急诊科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岗,这里突发事件最多、时间最为紧迫、病情最为复杂、患者最为广泛、抢救最为凶险。”金阳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廖礼兰将急诊比喻为“生死较量最激烈的战场”,既有生命的希望,也有生命的无奈。


金阳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廖礼兰在值班


“快,快,救人!”撕心裂肺的高喊,一群人蜂拥而至,无助的呻吟若隐若现,廖礼兰像一位急先锋,拨开人群,为躺在担架上的伤者检查生命体征。

女孩烧伤严重,她已经没有痛感,只是在不断地喊渴;男生遭逢车祸,整条腿被撞断,痛到晕厥……急救病人,伤情不同,对生命的威胁程度也不同,唯一的共同点,就是重伤。

抢救,迫在眉睫。


廖礼兰


廖礼兰跪地抢救过,跳上担架抢救,奔跑着抢救……为了把生命抢回来,这位看似柔弱,实则身经百战,“小宇宙”总是爆发大能量的护士长,不惜一切,为生命续航,哪怕累到虚脱,也在所不惜。

“作为急诊人,我早有觉悟,做好把一切豁出去的准备,就有信心将病人抢回来。”她的语速不紧不慢,沉稳中,有一种力量。
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金阳医院迅疾开设发热门诊,廖礼兰负责调派急诊护士。“那段时间,简直忙得不可思议,一周内,光是护士排班就调整了5次。”


廖礼兰为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在防护服上写名字


年轻战士,要同时负责院前、急救一楼、EICU、高压氧舱的救治,还要守候在发热门诊。

所有人全力以赴,一方面,和死神博弈,托举生命;另一方面,大量病人需要采咽试子,他们以命护命。

一张张英勇奋战的面孔,不下火线,不愿后退,甚至为了谁上一线争执得面红耳赤,这位骁勇善战的女将不止一次流泪。

“我们急诊人,都是好样的。”

2020年国际护士节,是廖礼兰从业以来,第20个护士节。

她说:“此生无悔选白衣,若重来,仍会戴上燕尾帽。”



能征善战:身披铅衣的“护心人”


“干我们这个工作的,手机多年不换号,一天24小时开机,随时待命。”在贵航三〇〇医院心内科主管护师吴坤兰看来,心内科护士的生活极其不规律,半夜三更,一个电话响起,就得马上从床上“弹起”,披上衣服,消失在茫茫夜色中。


吴坤兰和刘代茜


1984年出生的吴坤兰,身材娇小,说话简单明了,从不拖泥带水,这是多年心内科工作养成的习惯,因为心脏病患者的时间最宝贵。

“拿心梗来说,心肌梗死病人血管闭塞30分钟后,开始出现坏死,6个小时后心肌坏死比例达到85%至90%。”吴坤兰快言快语,“急性心梗病人,需要紧急开展心脏介入手术。”

二三十斤重的铅衣,是标配“战袍”。

对吴坤兰而言,虽然心脏介入手术相对其他大型手术的时间较短,但一场手术下来,由于承受着铅衣的重量,即使在温度较低的手术室,也会出汗。

“如同一层厚重的盔甲,扣在腰上,特别累,有时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,腰椎不是太好。”

她话音刚落,同事刘代茜接过话茬打趣道:“可别这么说,一套铅衣3000多元,我结婚都没穿过这么贵的衣服。”


贵航三〇〇医院心内科护士刘代茜在护理病人


谈笑间,那些个穿着铅衣,在生死场征战,救回一个又一个患者的小故事如珍珠般串成线,闪耀着光。

当伴随患者喷射呕吐物,走路都在打滑的抢救经历而至的,是一些家属,把她们称为“服务员”的无奈。

“真的遭不住。”

两位护士在自己的节日,一起发声:“我们最期待的是尊重,一声感谢,再苦再累,都值得了。”



百战不殆:感谢患者,教会我坚强


走进贵钢医院烧伤科,看见护士易华敏正在轻言细语地询问病人,如吹拂杨柳的春风。

忽然觉得,这是一位温柔的女战士。


易华敏为患者敷药


她是跟随丈夫来贵阳,学习的专业是助产。第一次进烧伤科病房,扑面的血腥味勉强适应,一位穿着弹力套的病人突然出现,把女孩吓一跳,她仰天长问:“明明有其他选择,我为什么要干这科?”

烧伤科的病人和其他科室不同,很多人是大片大片的伤痕,有人的伤已经溃烂、腐臭,甚至没护理好,肉里长虫。


易华敏


易华敏坦言,最初处理这些伤,对心理和生理都是双重考验,但时间久了,也就习惯了。最重要的是,看着病人一日胜一日重建信心,恢复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,“能参与、陪伴整个过程,非常有成就感。”

有的烧伤者手指往外翻,呈爪形,需要康复训练恢复各种功能,每动一下,都是撕心裂肺的疼痛。

“这种痛不亚于女人分娩,可他们为了更好地生存,不给家人带来负担,咬牙在努力。”

有一位双下肢严重受限的年轻人,每天坚持从贵钢走路到森林公园进行锻炼,几个月后,他的腿能伸直。

这种坚韧感染了易华敏,她回答当初的提问,“烧伤患者非常坚强,只要有一线生机,就要活下去,还要活得漂亮。”

她从此对人生有了不同的认识,“浴过烈火又怎样?大笑三声,潇洒前行。”

在烧伤科,记者听见,患者找易华敏都不是喊“护士”而是叫“小易”。有位叔叔评价:“小易对病人就像对自家人,听着很舒服。”有的小朋友称赞:“小易阿姨就像个开心果,技术好,人也好。”还有一位老奶奶塞来几个汁水饱满的橘子,让小易空闲的时候吃。

多亲切,就像对待自家的侄女。

温暖,是看得见,摸得着,就在医患以心换心之间;亦在小易温暖如阳光般的笑容里。



撰文摄影: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丹

编辑:王迟

统筹:胡莹


更多新闻

·  今天,致敬曾经拼过命的你们!

·  一转眼,整整十二年过去了……

·  贵州:这件事,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!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